文学源泉>玄幻>刘备的日常 > 1.26 敦煌六姓
    州郡所举之人,竟皆出自敦煌。

    刘备这便醒悟:“可是敦煌六姓。”

    “然也。”田丰答道。

    如前所说。

    河西四郡,自前汉初纳入帝国版图,关东氏族便大量迁入。今汉已成当地大姓。如前所说,可称河西大族者,主要有敦煌宋、阴、氾、索、令狐、张氏,陇西辛氏,西平麴氏,金城游氏等,不一而足。

    西迁汉人,大体可分三类:一类是以仕官为契机,举家迁入,后世代定居于此。包括一些曾镇守征战于此的武将,如记氏、翟氏、孔氏、曹氏、罗氏。

    另一类则为避祸而逃徙西州。如麴氏、令狐氏等。素有“西州著姓”之称的令狐氏,本为晋阳大姓,之所以背井离乡,举族远徙千里,乃为避王莽之祸。

    第三类,则因罪徒边。如敦煌索氏。武帝时,太中大夫索抚、丞相赵周直谏忤旨,徒边,元鼎六年从巨鹿迁入敦煌。此一支后被称为“北索”。王莽天凤三年,索氏家族又有一支由巨鹿西迁而至,乃为鸣开都尉索骏之后,称为“南索”。

    “北索”名人众多,影响较大。南索声势较弱,影响亦小,逐为后人遗忘。后代敦煌索氏追根溯源,都将郡望称为“世鹿”。又因索氏在前凉时,影响甚大。后更被列入“凉州六姓”之中。

    为何大族多出敦煌。

    乃因初置河西四郡时,为戍边屯田,抵御匈奴及经营西域,前汉从关东迁徙大批流民、犯官至此。

    前汉时,官吏因罪而徙敦煌,乃常有之事。如武帝征和二年(前9年)戾太子刘据事件后,“吏士劫略者,皆徙敦煌郡”。又如成帝时,陈汤与将作大匠解万年因赃获罪,两人“俱徙敦煌”。

    久而久之,敦煌便成了西迁氏族,聚集之地。两汉之交,王莽逆乱。敦煌大姓趁机洗清罪行,成为豪强,又进而成为世家。

    所谓鹤立鸡群。又说‘矮子里挑将军’。

    正因陇右多羌胡,汉人日渐稀少。唯有世家大族,方得以安心习经学文。普通百姓,糊口都难,何谈苦读圣贤书。此也从客观上,助长了大姓垄断西州吏治之声势。